A、色域覆蓋率含義
色域覆蓋率:在CIE-xy色度圖上用顏色標出的馬蹄形色度三角形就是人眼能夠看到的顏色區域,如果某個系統能夠全部再現這個馬蹄形區域中的顏色就可以說其色域覆蓋率是100%。采用R、G、B三基色再現顏色時,R、G、B三個基色坐標組成的三角形區域就是這三種基色所確定的顏色再現區域,這個區域與馬蹄形區域之比就是色域覆蓋率。所以,色域覆蓋率是某個R、G、B三個基色坐標組成的三角形區域面積與標準R、G、B三個基色坐標組成的三角形區域面積的比值。
B、色域覆蓋率評判標準
在不同的領域,對標準R、G、B三個基色坐標的要求不相同,這就涉及到不同的色域評判標準。色域的標準一般有NTSC、ITU-RBT.709、sRGB、Adobe RGB、ITU-RBT.1361、xvYCC等,下面就通用的三個標準(sRGB、NTSC和Adobe RGB)進行簡略介紹:
1)NTSC標準:1953年,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簡稱NTSC)基于CIE1931色度圖制定的NTSC標準,此標準也是目前國內常用的標準。
2)sRGB標準:1996年,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制定的關于數字影像的色域標準,此標準主要應用在數碼圖像采集設備上,在顯示器上沒有全面普及。
3)Adobe RGB標準:1998年Adobe公司提出的、擁有比sRGB更為寬廣的色彩空間,一般用于印刷出版、圖片處理等領域。
sRGB、NTSC和Adobe RGB的白光位置、色溫以及RGB基色的坐標見表1:
表1 sRGB、NTSC和Adobe RGB標準的相關參數
在本文中,我們所說的色域都是NTSC標準下的色域,簡稱NTSC色域。
結合色域覆蓋率的概念,可以推出NTSC色域就是某一RGB三基色坐標組成的三角形區域與NTSC標準RGB三個色坐標組成的三角形區域的比值(示意圖如圖2),比值越高,色彩的表現力越好。
C、色域覆蓋率的影響因素
由色域覆蓋率的概念及其評判標準,我們也可推知影響其數值大小的關鍵因素是某一RGB三基色(即背光源,本文中以白光LED為主)、CF、標準RGB三個色坐標,其中已知的因素為:NTSC標準下標準的RGB三個色坐標、CF,故而關鍵的因素則變為背光源。
CF基本知識介紹:
CF實際由R、G、B三種濾光片組成(其平面圖如3示),只有與濾光片光譜相近的光源才能更好的透過濾光片,此時該光源的NTSC值則越高。
LED白光經過CF后得到另一個新的白光光譜,此新的白光實際是由3個獨立R、G、B光譜構成,詳細的過程如下圖:
某個CF模型的特征可以用一條曲線形象的表示(圖6),該曲線實際是由R、G、B三個單一的曲線組合而成(圖7),每個曲線的含義可以簡單的理解如下:
曲線--峰值在650nm附近,波段分布為570-780nm,表示570-780nm波段的光均可以通過,其它波段則會被過濾掉,同時,在可以通過的570-780nm波段中,又因為波長的差異導致其能通過的能量強度占比也不同。
曲線--峰值在530nm附近,波段分布為465-615nm,表示465-615nm波段的光均可以通過,其它波段則會被過濾掉;
曲線--峰值在460nm附近,波段分布為400-520nm,表示400-520nm波段的光均可以通過,其它波段則會被過濾掉;
從CF的曲線分解圖可知:NTSC標準下,為使LED背光源通過CF后的NTSC值高,則要求構成白光的RGB三色峰值接近CF的RGB三色峰值,同時,白光的RGB三色半波寬需越窄越佳。